🔸預購貨品🔸剛剛好的陪伴:相伴不相絆,陪青少年成為想要的自己

數量

簡介

+
父母的陪伴,要在愛與界線之間找到平衡, 放手不放任,尊重不放縱,才能靠近長大中的孩子。   小學那個乖巧的小天使,怎麼一進國中就變成難以溝通的外星人?   成績像溜滑梯,情緒像雲霄飛車,還會說「老師很機車」?   這些都是令青少年父母驚訝、但卻很常見的現象。   青春期的孩子還是你的孩子,但他已不再是小孩。不論是國中時活在自己世界裡的「幻想家」,或是進入高中已經進化至較為理性成熟的「務實派」,青少年的腦袋都在不斷進行大改造,他們會認為「別人的父母比較好」,發現「朋友最懂我」。此外,還會有叛逆、頂嘴、講不聽……令大人頭痛的行為,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正在學習獨立、邁向成長的正常歷程。   超人氣親子暢銷書作家尚瑞君,以她一貫真摯溫暖的文字,跟家有中學生的父母分享容易忽略的陪伴細節,以及從容面對孩子身心挑戰的方法,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最佳神隊友。她深信,真正的陪伴,是相信孩子能長出面對世界的力量,也是放手後依然存在的支持。父母不需要完美,只要願意守護、願意理解孩子,親子間能說笑談心,才是孩子長大後還願意回望的避風港。   ——在青少年的成長路上,陪伴他走向自信與獨立 ——   ● 中學成績的起落,是邁向成年的必要修煉。   許多小學課業名列前茅的孩子,到了中學時,分數會呈現「斷崖式下跌」。當孩子成績不如預期時,父母應該先關心與穩定孩子的心情,這樣能讓孩子覺得,父母不是只愛「考好成績」的自己。   ● 別讓孩子在還不會負責時,就先學會了抱怨。   青少年在接受照顧中,也要逐漸學會獨立,還有學習付出愛。這些能力不是年齡到了就會長出來,而是在日常中就要學習與練習。   不要讓孩子渾然不覺別人對他的付出和服務,冷漠地置身事外,在還沒有學會扛起責任、付出能力前,就先學會了抱怨。   ●「比較」不可怕,「比輸了就放棄」才可怕。   父母不是不能比較,但可以用正向的態度,鼓勵孩子跟自己比較,從每一次的小進步,都能累積「超越自我」的成就感。有強韌的心理素質當根基,才能讓孩子從比較中獲得激勵與進步,而不是陷入焦慮與挫敗。   ● 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聊天?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,就是最好的談資。   跟孩子討論社會事件,除能增添親子互動的話題,也可以藉此與孩子討論風險與責任,讓他們從真實世界學會「趨吉避凶」,而非只是關在溫室裡,這樣孩子 才能慢慢成熟,日後在外能獨立生活。   本書金句:   1.當對孩子的期待落空時,父母要自己去消化那種難受心情,而不是用情緒去怨懟孩子。因為父母的愛,不應該跟對孩子的期待,綁架在一起。   2. 孩子要學會愛自己,需要從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與信任而來。愛與信任,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祝福。   3. 孩子在接受照顧中也要學習付出愛,才不會變成眼中只有自己而自私自利的人。   4.各種能力不是年齡到了就會長出來,而是需要學習與練習。萬能的父母會養出無能的孩子,千萬不要苦了自己而養出廢孩子。   5. 孩子的價值不是由分數決定,父母的價值也不該以孩子的成績為衡量。

你可能感興趣的商品